新晃县卫生健康局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1-10 16:01 信息来源:新晃县卫生健康局

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计划

新晃侗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

20191223日)

今年以来,卫健系统顺利完成了机构体制改革,对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部署,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卫生健康中心工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一、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

()推进党建工作“模板化”。在党建工作上,通过抓实“三个规范”、创新“三项举措”、打好“三大战役”推进了党建工作的新发展。卫生健康局挂牌成立后,局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推进全系统业务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升各医疗卫生单位政治站位,由局党委办牵头起草《卫生健康系统基层党务工作指南》,将党建工作每月、每季、每半年工作任务拟出清单,将党建相关要求列出明细,让基层党务专干找到工作的方向及重点,牢牢将党建工作抓在手上。通过党建促进队伍的和谐、业务的提升,党建工作“模板化”进行促进了全系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局党委高度重视扫黑除恶工作,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主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系统共悬挂扫黑除恶宣传横幅32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试题1600余份,在医院楼道、每个病房都有扫黑除恶宣传内容,医生、护士及住院病人,人人知晓扫黑除恶。并率先组织系统所有联系9个扶贫村帮扶责任人向每位群众宣传扫黑除恶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根据省、市卫生健康委提出的14种扫黑除恶情形,摸排出非法行医线索3条,立案5起,结案4起,罚款71000元。通过行政手段取缔非法牙科诊所5家,有效规范了行业秩序,对非法行医人员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严格线索管理,系统内每月进行线索上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形成高压态势。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继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逐步改革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明显。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完善。我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已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在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三是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工作有序推进。711日,县健康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第一阶段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建,第二阶段逐步将基层卫生院纳入组建,形成纵向协作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全面实施医改的同时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今年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已完成与省市政策对接;②出台了《新晃侗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新晃侗族自治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及新晃侗族自治县健康医疗集团的通知》、《关于印发新晃侗族自治县健康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方案和政策;完成了县健康医疗集团体制构建、人事安排工作;④完成了县健康医疗集团的功能布局及定位,明确了县健康医疗集团分设“东、西”两个院区,其中“东院区即县人民医院现址:主要负责疑难危急重症诊治,按照五大中心建设的要求设置诊疗项目;“西院区”即黄鳝垅院区:将县中医医院和县妇计中心搬入西院区,主要负责慢性病的诊治及妇计和中医要求设置的诊疗项目;完成了健康医疗集团的清产核资工作;⑥召开了县健康医疗集团理事会议,明确了县健康医疗集团管理形式、审议通过《新晃县健康医疗集团章程》;⑦西院区建设附属项目有序推进,目前院内道路硬化、给排水、管网、污水池建设工程、中央空调、电梯、信息化及室内装修、专业装修正在整体推进中。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县人民医院围绕建好“五个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高危孕产妇急救中心、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创“四个重点学科”(即麻醉科、产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推进“四个项目”(即舒适医疗与无痛技术项目、儿童与老年保健项目、产后康复与盆底康复项目、中晚期癌症综合治疗项目)、开展“两项新技术”(即ERCP技术、心脏射频消融技术),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县中医医院积极打造“首诊看中医”品牌,531日,国医馆将正式开馆接诊;22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馆并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使用率达100%。同时,以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进全县医疗资源整合事宜,全力打造湘黔边界医疗中心地位。全面推动县级医院与省市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多形式、多类型的医联体建设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县域内诊疗率达90%以上的医改目标。二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立健全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中医药管理股室。严格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工作,按政策要求开展本县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组织申报、初审工作,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执业注册等日常管理工作。

(五)巩固扶贫攻坚工作成果。一方面,在驻村扶贫上下功夫。坚持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点突出的位置,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2019年,卫健系统共联系结对帮扶村9个,各帮扶村对后盾单位的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在健康扶贫上下功夫。一是应保尽保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参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参保率为100%,信息录入准确率100%二是“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全面实施。完善了医院信息系统和优化了医疗机构服务流程,对全县所有公立医疗安装了贫困人口身份识别系统,使我县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执行面几乎达到了100%。2019年全县贫困人口中有13379人次住院,其中县域内住院12348人次,累计已有12348人次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占所有贫困群众的92.3%。三是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报销比例达88%。根据《关于调整“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标准的通知》(晃政办函〔20186)要求,明确贫困人口享受“大关爱”医疗保障兜底政策,我县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为88%四是大病救治、慢病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工作高效完成。2019年,在四类九种大病的基础上,扩大了18个救治病种,初步筛查,我县共排查摸底四类9种大病和2019年增加到的27种大病共计1108人,其中已安排集中住院及慢病签约救治1108人,救治率为100%,超过了省、市规定的90%救治范围。全县累计住院兜底34881人次,兜底资金2534.93万元,人均726.7元。所有贫困群众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和肺结核四类慢病的非贫困群众,都已与相应医疗机构的签约团队签订协议,有固定的签约医生,享受了签约体检和随访服务,签约和体检率为100%,2018年以来为8851名四类慢病患者开展随访服务35404人次(每年4次)。在分级诊疗规范管理方面,通过对住院起付线进行分级管理,确定乡镇200元,县级500元,市级1000,省级1500-2300元,提高转外住院起付标准;降低转外住院报销比例,由乡镇、县级的90%75%降低至50%60%;实施转诊和备案制度,未办理转诊手续或备案的,报销比例相应降低15个百分点,同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能享受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待遇。在非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原则上不予支付(危急重症患者抢救除外);在县内乡、村两级实施门诊统筹报销政策,不设起付线,按60%的比例报销300//人,方便了参保人就近就医。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逐步形成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才到大医院”的合理就医格局,达到合理分流病人的目的。五是筑牢了标准化村卫生建设村级卫生服务网底。完成了55所空白村卫生室的改造工程。在已有100名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的《湖南省开展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实施方案》要求,累计培养乡村医生66名,至20226月,全部毕业走向乡村医生工作岗位,真正实现行政村都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在尚有本土化乡村医生在读的过渡期间的空白村,由所辖卫生院安排相应医务人员进行派驻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长期存在的村级卫生服务网络不全的问题。

(六)扎实推进人口发展与监测工作。2019年,组织召开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大会、4月份工作例会暨业务培训会、涉及计生考核指标相关政策与相关乡镇面对面形势分析会,通过每月计生指标完成情况提醒单等方式,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展开。一是人口监测工作各项指标完成较好。截止2019930日,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44%,比省市上年度评估指标高1.3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比上年度省市评估指标下降了8.85个比点;全县产筛率和干预率分别是91.50%88.95%,同比分别提高了3.578.9个百分点;孕前优检率为92.50%,比考核指标高2.5个百分点;查处“两非”典型案件11起,其中查处本市县范围内案件4起,征收社会抚养费99.92万元;落实节育措施1012例,其中结扎59例、上环688例、取环204例、人流55例、皮埋6例;计生数据村直报率为96.57%,同比增加36.49个百分点;妊娠信息、出生信息和避孕节育信息上报及时率分别为86.66%97.27%94.2%,同比分别提高了1.931.56.56个百分点;省内流动人口匹配率达98.09%,比考核指标高3.09个百分点,建立流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2380人,建档率达99.10%;新增农村奖扶236人,计生特扶21人;完善诚信计生协议书4.82万份,返还协会会费43.052万元;新纳入法院征信系统5人,移交法院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76人。二是积极应对计生工作转型。加快建立适应“全面两孩”时代的新理念新思路,深刻理解和把握计划生育“三个转变”新形势。围绕适当提高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从政策、技术、便民等领域更好地服务计生家庭,充分发挥各级计生协会作用引导社会和公民参与多元共治等方面创新发力、做深文章。

(七)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一是规范管理居民健康档案。2019年全县常住总人口数为255300人,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43996份,常住居民健康管理率为95.57%二是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全县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94379份,宣传栏更新626次,开展各类咨询活动139次、接受咨询7278人次,开展知识讲座213次、参加听讲7278人次,并按要求在正常诊疗时间播放健康教育影音资料,传播科普知识,播放时长共计45833小时。三是严格管控预防接种。各乡镇卫生院都能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预防接种流程图》,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承担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结合县长跑比赛活动,加强对预防接种的宣传。四是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在卫健局设立全县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专家库,组织了公共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班,提升了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五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全县共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档案1077份,在管患者1068人,规范管理患者1047人次,管理率达97.86%,规范化管理率97.21%六是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规范管理。加大预防出生缺陷、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力度,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省定指标内。全县产妇总数1607,孕产妇系统管理1492,管理率92.84,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巩固在100%,全年叶酸发放1685,服用率97.62%,妇女、儿童健康得到有效维护。七是卫生监督执法卓有成效。严格执行卫生计生监督持证亮证执法,对全县农村集中式水厂进行了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全年共受理公共卫生、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违法案件7,结案6(其中公共场所案件2起、医疗执业案件5),处罚程序均为一般程序,罚款金额共计78500元。责令限期改正2,取缔非法行医3,责令停止执业1

()筑牢计生协工作网底。一是经费投入持续保障。县委、县政府已将县计生协会列为一级财政预算单位,足额保证工作经费30万元。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配备500元计生协会活动经费,确保村计生协会“三生”服务活动扎实开展。二是搭建协作平台。与铜仁市、玉屏等兄弟县市区加强联系和合作,建立湘黔边界流动人口管理协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联防联治,联合查处典型“两非”案件11起。其中,市内1起,县内1起,省外案件9起。三是完善协作机制。建立《计划生育协会骨干会员联系户制度》,充分发挥骨干会员作用,为计生困难(失独家庭)家庭提供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和帮助,帮扶计生特扶家庭和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家庭232人,共计发放92800元。同时,建立《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定点消费优惠制度》,充分调动协会会员对计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一是统筹调配人才。2019,我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2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了岗位调整,任命了3位乡镇卫生院副院长,县妇计中心和县疾控中心主任进行了重新调整,加强了人才储备,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积极性。二是积极引进人才。通过招聘会选拔等形式,卫健系统共招聘或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其中临床30,护理14,药学、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技术人员10余名,充实了卫健队伍力量。三是加大本土化人才培养。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工作,招录定向医学本科生6人,开展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招录定向医学大专生7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目前,我县卫健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是按照1000:1.2的比例配备,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临聘人员占比已逼近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一半。由于我县尚属欠发达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三年来,我县流失到贵州及周边县市区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70人,其中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40余人。卫生人才外流的趋势已经形成,严重影响了我县卫健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基层业务发展后劲不足,服务能力提升乏力。乡镇骨干医疗卫生人才总体数量不足,22所乡镇卫生院278名取得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仅有7人,占2.5%,中级职称37人,占13.3%,初级169人。由于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等因素,大部分乡镇卫生人才断层现象十分突出,人才梯队建设缺乏连续性,业务骨干、专科专病人才十分缺乏,有些本可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的疾病却要到县级医院才能诊治,增加群众就医负担。

(三)各公立医院债务过多,对医院发展不利。从公立医院财务状况分析,公立医院长期负债主要是财政投入机制不够完善、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等多方因素造成。但是,长期负债过重,对于医院来说,将产生两大弊端,不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首先,为了偿还债务迫使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不规范服务行为,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其次,因偿还债务支出挤占其他支出,将影响医务人员工资福利,不利于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形势研判

今年,卫健工作的核心是加快健康新晃建设,重心突出“健康”这一目标导向。未来,大健康的理念将彻底被落实。健康新晃将真正从“治已病”转移到“治未病”,更加注重预防保健,促进“健康新晃”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服务体系。

二是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

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四是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四、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们将按照省市县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及全县卫生健康工作总体安排,继续抓好卫健各项工作。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2020年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总体较上年有所下降。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另一方面,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更好满足群众医疗健康需要,全面改革县域医疗机构,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程序有序规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注重预防和健康管理,深化“三医联动”改革,逐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形成预防和治疗一体的健康服务模式,按医改新模式要求全面调整、整合医疗资源。

()继续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一是加强“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一体化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二是全面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力度,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等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乡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继续组织乡镇卫生院骨干到县级或者省市学习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传、帮、带”提高乡村两级诊疗水平。四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大侗族医药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力度,做好试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项目,推广中医临床路径。五是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培训、村医集中培训等提高我县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积极选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市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并组织下乡对口支援活动。

()继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一是抓好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合理使用公共卫生经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抓好传染病防治和预防接种工作。切实做好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和国家免疫规划,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加强检测、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处置重大疫情,注重重症救治,减轻危害。三是抓好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切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工作,确保孕产妇筛查率、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叶酸增补率、剖宫产率均在考核指标要求内。积极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免费筛查及产前诊断。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控制出生缺陷。四是抓好卫生监督和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增强卫生监督检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卫生应急长效机制。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产品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卫生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强化医疗现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加强基层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强化卫生应急演练。

() 继续巩固和做实健康扶贫工作。巩固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兜底、一减免”政策。广泛宣传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意义,准确解读相关政策,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就医。制定健康扶贫日常督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联片督查工作小组,随时开展健康扶贫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督查。定期召开健康扶贫督查反馈会议,通报各乡镇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继续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全面巩固“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继续巩固和完善慢病签约服务成果;严格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首诊达90%以上;继续落实贫困人口享受“大关爱”医疗保障兜底政策,住院报销比例为88%;全面巩固村卫生室建设和有序推进村卫生室人才培养工作,确保村卫生室挂牌、设施设备、药品、制度以及医务人员全部到位。

()继续加强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人口监测预警工作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建议,完善生育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落实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相关任务。

()继续强化行业作风建设。一方面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抓好党风政风行风建设。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廉政监察、明察暗访、督查巡查等方式,加强对卫生计生系统执行政治纪律情况、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卫生计生重大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医药购销、医疗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着力构建“不能腐、不敢腐”的防范机制。另一方面强化政风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深化卫生计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医疗器械、检验试剂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阳光招标、阳光采购、阳光监管,整治价格虚高、价格混乱问题。扎实开展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专项整治,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各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规范班子队伍,打造成坚强有力、政治过硬的领导班子,充分运用党员干部承诺践诺、述职活动、个人问题整改开展查摆问题、寻找差距,做到有针对性的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二是继续加强卫健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党建工作“抓书记、书记抓”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党建水平,切实加强支部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利用工作群、宣传栏实行党务公开,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党建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气氛,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三是继续把活动贯穿始终。是教育和提升党员干部的重要平台,继续长期坚持党员干部教育,是固本强基的真实需求。四是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按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召开高标准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上好每一次党课,年末要求各支部组织开展评议支部领导班子、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五是继续强化抓党建促改革。抓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拓展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方法,强化党组织领导改革的核心地位,突出转机制、促规范、建秩序、抓监管四个重点,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继续全面抓牢抓实扫黑除恶、污染防治及其他中心工作。全面提高全系统政治站位,继续加强党建工作“模板化”运作,统筹加强对所辖管理单位党建工作、扫黑除恶、污染防治及其他中心工作的推进,通过定期督查督办,推进各项重要工作落实落地。

()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和谐、团结出成效。在工作中全面落实“领导带头干、干部跟着干、大家加油干”的三干精神,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作,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包干抓工作,各股室、各下属机构围绕局党委、局班子统一要求抓工作的良性工作氛围,形成领导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清清爽爽的同事关系,出台关爱关心干部职工的若干政策,关注基层医疗一线干部的工作、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凝聚力的活动,全面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积极发现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推介先进典型,以示范典型引领全系统干部职工争优创优、真抓实干,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