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凉伞镇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26 16:36 信息来源:凉伞镇

2024年凉伞镇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晃侗族自治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镇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强力推动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

(一)坚持党建统领,凝聚法治合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政治自觉,重点开展镇党政班子、干部职工集中学法12次,持续提升法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将法治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工作要点,调整优化凉伞镇依法治镇委员会,主持召开专题会议12次,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与全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全面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将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同步将落实情况纳入村、社区考核办法,完善机制、强化监督,全力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

(二)深化宣传教育,浓厚法治氛围。推进完善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邀请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专业律师,就日常农村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举办法治专题讲座、法律咨询8次,开展村“两委”干部和后备人才法治教育培训6期,农村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志愿者,结合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森林防火、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等关键领域,有针对性组织普法宣传教育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推动法治宣传向最基层延伸。

(三)完善制度体系,深化法治成效。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将司法部门纳入政府会议与会范围、列席参加会议30余次,不断提升党委、政府决策专业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组织司法部门、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镇域重点工作,依法办事,防范风险。依托“三源共治”工作制度,为创建“信访工作三无乡镇”搭建有效法治平台、夯实坚实法治基础,落实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坐班信访接访工作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镇域信访难题提供专业的处置办法。2024年以来,上级交办的信访积案均得到有效化解,法治凉伞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四)抓牢纪律底线,强化法治保障。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做好根本保障。2024年以来全镇未发生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司法、执纪执法活动以及公共财产资金分配、项目立项评审等问题。

(五)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治政府。2024年以来,按照依法治县办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全年共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工作3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全镇域内未发生“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及非正常上访事件,社会治理成果显著。积极建设“省际边界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边界“六联”工作机制,在成功调处凉伞镇花园村和贵州雪洞界牌村的水源纠纷、凉伞镇万家村和玉屏县袍木垅村的土地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治思维有待强化。部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工作的能力稍显不足,尤其是长期工作基层的党员干部,对于法律的学习运用往往停留在了解了、知道了的浅层面,学用结合不密切。

二是法治机制有待细化。有关依法治镇的体制机制性文件多是对照上级文件制定,缺少对镇域实际情况的分析,有的实施方法还不够细化。

三是法治宣传形式有待多元化。普法教育形式依旧以传单宣传、讲座教育为主,线上载体、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三、下步打算

(一)树牢法治意识,提升学法用法思想理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学法普法知识学习,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将法治教育纳入农村党员“冬训夏训”内容,通过现场授课、针对性授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强化以案释法,持续拓宽普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活动形式,通过线上线下载体,聚焦3.15、“农村法治宣传月”“普法进校园宣传活动周”“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普法宣传教育融入“山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实现普法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营造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从严落实制度,健全法治建设工作机制。立足镇域工作实际,进一步调整优化依法治镇各项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步对落实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督导,确保机制建立健全、措施落实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加大合法合规性审查力度,力求决策科学正确。进一步深化拓展法律顾问制度成效,充分发挥法律顾问职责作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提升法治社会治理能力。

(三)突出依法行政,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完善联调联控机制。坚持党务政务公开,依法公开事项办理流程、程序、法律法规依据、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切实提高服务效能。支持并发挥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作用,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项目招投标等敏感领域,以及在法治建设中凸显出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到位,严查重处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以强力的纪律手段兜牢法治建设底线。将法治建设与信用体系建设一体推进,以“信治”促进“德治”“法治”融合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