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3-07-03 16:33 信息来源:新晃县乡村振兴局
一、工作情况
(一)抓实监测守底线。全面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抓实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扎实开展“一户一画像”,纳入监测对象60户165人,风险消除4户13人。根据收入水平、发展能力、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等情况,将脱贫户、监测户分成四类,实行“四色”管理,精准施策。对高质量脱贫户,引导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对稳定脱贫户,高度关注收入变化,给予产业、就业等针对性帮扶。对重点监测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行结对帮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对兜底保障户,建立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的机制。截至6月16日,全县脱贫人口共计13106户43993人,其中,纳入特困供养人口588人,纳入低保人口7264人;脱贫人口中累计873户2067人纳入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201户46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72户1598人),占脱贫人口4.7%。现有监测对象1285户317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837户2167人,风险消除率68.2%。
(二)抓好产业促增收。围绕县域“六大产业”,建立县委书记任产业总长、四大家主要领导任产业长的“产业长+执行产业长+项目长+产业发展顾问”产业推进机制,形成全体县级领导上阵抓产业的格局。先后聘请3名县域经济发展顾问、20名产业发展顾问,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近10家高校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常态化举办产业发展大讲堂,大力发展主特产业(新金属材料和精细化工),培育壮大以黄牛、黄精为主的特质农业。出栏黄牛5.2万头,入列全省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项目试点县,新晃黄牛文化产业园成功入列国家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园区;黄精种植面积达3万亩,新晃黄精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入列“湘九味”“怀六味”中药材区域品牌发展范围,年交易量占全国市场1/6。成功举办省牛羊协会会员会、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会议暨首届新晃黄精文化旅游节。
(三)稳住就业扩渠道。始终坚持把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性工作,紧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多措并举开展就业帮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落实“311”就业服务,为脱贫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248人次、职业介绍4058人次。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开设保健按摩、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养老护理、电工作业等20个专业技能培训32期,培训1421人;开展创业培训9期,培训267人。积极应对疫情、灾情影响,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2329人。把就业帮扶车间打造成促进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全县21间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199人。目前,全县19629名脱贫人口(含脱贫不稳定户)、1018名监测对象稳定就业。
(四)提升造血增内力。持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全县易地搬迁人口1618户6653人(其中集中安置小区25个安置785户3099人;分散安置833户3554人),“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千方百计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搬迁人口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人口2564人(其中外出务工1762人、县内就业802人),均已实现稳定就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项目入股分红、实用技术培训、发展自主产业给予奖补等多种途径帮扶搬迁户发展产业。并统筹乡村振兴整合资金,“一村一品”项目覆盖1609户;利用易扶结余资金5700万元入股蔬菜观光园大棚蔬菜种植、屠宰线建设及肉食加工、新晃黄牛养殖及加工等项目,搬迁户人均年增加收入200-400元。
(五)落实政策强兜底。不断调整优化政策,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教育帮扶方面,全县2023年春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5098人,就读小学阶段的寄宿生补助500元/生/学期(非寄宿生250元/生/学期),就读初中阶段的寄宿生补助625元/生/学期(非寄宿生312.5元/生/学期)。医疗保障方面,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户中“四类”慢病5137人,全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脱贫及监测户人员、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均已参加2023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兜底保障方面,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385元/月调整为420元/月,农村特困分散供养标准由500元/月提高至546元/月。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75元/月分别提升至80元/月。
(六)狠抓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及时启动及培训。2月13日,召开全县厕所革命工作推进会,对2023年的工作任务分解进行了意见征求,将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3月31日在凉伞镇坝万村召开《新晃侗族自治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推进会暨“首厕过关制”培训会议》,对厕所革命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针对省方案中指出的十二类典型问题进行专项技术培训,充分体现“首厕过关制”效果。及时制定年度方案。3月17日,印发了《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任务进行了分解,对全年工作进行部署。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新晃县厕具质量监督和施工质量监管机制》及《新晃县无害化卫生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和长效管护机制》进行了修订。全力保障建设资金。在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中,安排农村户厕改造县级配套资金550万元。2023年我县户厕任务指标2582个,截至6月3日,已完成建设的户厕946个,正在建设中的有373个,占任务指标的51.08%,未建设的1263个,能达到市定6月底完成50%的序时进度要求,计划9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经乡村建设系统统计,截至5月底,我县农村卫生厕所率达到92.71%。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压紧压实责任。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各级责任。县级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帮扶政策措施,切实运行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乡村两级落实全过程管理工作责任,按规定做好具体工作。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对弄虚作假、失职失责,导致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出现重大负面影响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2.加强培训宣传。持续开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的通知(国乡振发﹝2023﹞4号)精神培训,确保乡村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指南》的政策规定、集中排查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发放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让所有农户知晓政策,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享受政策。
3.坚持精准“画像”。对危房改造户,新申请农村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的农户,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发现疑似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坚持“一户一画像”。全面客观“画”出农户家庭成员及共同生活成员的基本情况,“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收入和合规自付支出,以及农户自主应对能力。坚决防止以落实低保为由不识别为监测对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通过低保等政策“一兜了之”。
4.分类精准帮扶。根据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和发展需求,细化完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等14类帮扶措施,建立县级帮扶措施库。对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从县级帮扶措施库中,选择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并跟踪落实到位。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监测对象,做好兜底措施;对弱劳力半劳力的监测对象,创造条件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脱贫户和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按规定帮助落实行业部门的普惠性政策,使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监测对象、脱贫户增收,优先保障到人到户的项目资金需求,不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提升收入水平。
5.稳定风险消除。按照村提出名单、入户核实、村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公告“五步”程序,压实入户核实和民主评议工作责任。对义务教育、住房安全、饮水 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风险单一的,及时实施针对性帮扶措施,尽快解决问题,消除风险;对于返贫致贫风险复杂多样的,分层分类实施综合性帮扶措施,做到管用够用,每季度开展一次帮扶成效评估,稳妥消除风险;对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的监测对象落实相关措施后,暂不消除风险。
6.开展户厕复核。对2022年新建农村户厕进行乡镇交叉复核,以核代训提高乡镇分管领导及专干的业务水平,确保2022年农村户厕改造足质足量完成,扎扎实实做好农村改厕这件民生实事,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7.加强问题整。一方面,按照《关于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清零攻坚行动”的通知》要求,6月19日前对2013年以来财政资金投入各部门建设的12949个厕所进行全面摸排,对摸排出来的问题户厕,7月15日前全面完成整改。另一方面,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台账,认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主体、落实整改责任,边查边改、立查立改,通过整改切实消除脱贫户稳定脱贫隐患,补齐监测户脱贫短板,该纳入帮扶的要及时开展帮扶工作。同时,积极筹备,准备好国家考核评估和省、市实地考核工作,在考核评估中创优争先。
新晃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