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县“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6-03-06 10:49 信息来源:县林业局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林业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实施"生态和谐"战略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及"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新晃"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现代林业进程,实现新晃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制定"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主要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生态和谐"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培育本地资源和壮大优势产业,全县生态建设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目标。
全县总面积226.6万亩,目前林地面积158.2万亩,非林地面积68.4万亩。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48.9万亩,灌木林地2.3万亩,未成造5.3万亩,其他林地1.7万亩。在现有林地中,公益林39.8万亩。森林覆盖率69.09%,林木绿化率69.09%,活立木总蓄积3761597万立方米。
1、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大力开展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成绩斐然。"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9.9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0.9万亩;长防林1.71万亩;面上造林7.34万亩;义务植树200多万株。二是大力封山育林,巩固造林成果。"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封山育林7.94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森林资源保护得到了加强。
加强了对采伐林木,征占用林地和木材市场的管理,使林政管理工作步入正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对全县森林资源实行严格限额采伐管理,每年消耗资源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以内,加大盗滥伐林木打击力度。长期开展盗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的严打行动。"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745余起,维护了林区社会的稳定。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增长,全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防火制度,组建了全省首支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森林防火工作的力度逐步得到了加强。五年来,我局连续被评为怀化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由单一的药物防治逐步向工程综合治理转变,病虫害的监测技术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县的生态安全得到了加强。目前全县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已达到39.82万亩。
3、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五年来,以木竹、林药、林果、油茶为主的第一产业,年创产值117000多万元。特别是林果方面,在发展上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乡、村集体和个人果园为依托,以家庭小果园和千家万户的庭院果树为基础全面实施,逐步推进,基本形成林果产业体系。以三合板业、林纸业、木制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在蓬勃发展,现有林产加工企业27家,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森林旅游业。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合理利用了资源,繁荣了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新晃林业产业体系的形成。
4、林权改革全面深化。
自2007年被省厅确定为全省林改试点县以来,我县围绕"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全县明晰产权到户面积153万亩,占总面积的96%,集体林地林木登记换发证已完成申请并现场核实153万亩,占总面积96%;打印林权证147万亩,占总面积91.8%;发证到户145万亩,占总面积91%;各类资料整档进馆85%。十二五期间,新建了1600平方米的林业要素市场,开展林业产权信息发布、拍卖市场、变更登记、抵押登记等综合服务,引导农户所有的林权进入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并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办法,进一步完善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流转、林业融资及评估管理。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林木林地流转面积达6.24万亩,蓄积23.78万立方米,总交易额4800万元,林农增收1000余万元。
5、林农收入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通过不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明确了森林经营主体和责任主体,盘活了森林资源,每年以林增收200余元,同时通过取消一些林业税费,特别是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的逐年下调,大大减轻了林农负担。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直接受益林农人平均增收240元。
6、林业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
林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五年中,国家对我县林业投入7200万元,较之以前投资大大增多。林业拓宽了农民增收、城乡就业、财政增税的途径,每年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1万多人,林业的社会地位增强。
(二)基础分析。
"十二五"时期,新晃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展望未来五年,新晃林业发展优势更大,机遇更多。
1、政策机遇:一是国家对林业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林业的新举措,为未来五年林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有利于我县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2、资源优势:"十二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林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改善和优化了资源结构;二是可采资源的储备,将在未来五年凸现明显优势,成为产业发展强劲的支撑。
3、投入机制:"十二五"时期,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氛围已全面形成,非公有制为主体的林业迅速崛起,林改工作快速推进,对加快林业发展,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动力,促推"十三五"时期林业再创佳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森林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不高。全县有林地亩平蓄积量仅2.44立方米,林地产出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欠完善,生态产品供给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林产工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和林业品牌效益,其产品能耗高,与低碳经济要求相距较大。三是林业发展机制没有完全理顺。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林业支撑体系不健全,市县财政投入林业的机制尚不完全符合国家、省的要求,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形成配套体系等。四是林业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有的基层林业站支持保障能力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差。
二、"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以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为契机,坚持兴林富民一个中心,抓住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和大力发展高效林业两个重点,扎实推进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建设,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兴林、机关作风建设四项保障措施,为建设绿色新晃,促进后发赶超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始终把以人为本、兴林富民作为全县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实现林业"两大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作为工作手段;把加快发展,追求效益作为工作目标;把加强林业队伍自身建设,积极主动、热情服务“三农”作为工作方法。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和引导全县人民,贯彻落实"三个统筹",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生态立县的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立县,积极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碳汇林业,增强碳汇功能。二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是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形成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
3、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
大力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提高森林培育,林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着力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业"三大效益",进一步增强碳汇功能,促进低碳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4、坚持项目带动的原则
积极谋划和筛选林业投融资项目,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经济,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形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加快林业发展的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1)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
加强森林科学管理,实行分类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要稳步放开商品林的经营活动,引导各种投资主体按市场规律自主经营商品林,提高商品林的经营效益。二是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加强生态公益林抚育管理,实施优材更替,全面提升生态公益林质量。
(2)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绿色新晃
一是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与恢复举措,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整体生态防御能力。二是建设森林城市,打造绿色家园。以新晃城区为生态建设中心,辐射全县周边乡镇及重要集镇,建设现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三是继续实施"三边"造林绿化,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林业增效
一是实施"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以油茶、工业原料林、花卉苗木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基地化生产的特色林业产业带。二是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推进林产工业园区化建设。依托现有森林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构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节能高效、低碳发展的林产工业体系。三是依托我县的森林公园等具特色的森林资源,组织开展各类生态文化活动,同时,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致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提升生态旅游水平和质量。
(五)建设目标
根据规模基础和发展条件,我县"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县林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林业发展指标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森林蓄积量达到43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以上,初步实现山川秀美,土地富饶,为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造林绿化。5年计划人工造林7.85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中幼林抚育4.2万亩,国土绿化计划义务植树每年40万株,公路绿化每年50公里。
2、资源保护。计划各类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率达到80%,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有林地面积的0.05%之内,各类涉林案件的查处率90%以上。
3、林业产业。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精深综合加工的科技型林产品加工企业,取缔小型、能耗高、效益低的加工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森林资源的开发,使之尽快成为林业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林农增收。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林农增收渠道,林农收入稳中有升,力求年人均增长200元以上。
5、科技教育。努力提高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5%,积极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加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使林业经济增长达到20%以上。
6、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林地林木权属,做好林地林木权属核发证工作,发证率达100%,加速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转让,全力完成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7、林业管理。全面完善和建立管理制度,林业办文、办事、办公规范、透明、公开。林业进一步融入社会,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到2020年,林业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
(六)保障措施。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必须认真探索,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1、深化林业改革。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明晰产权、落实经营权作为工作重点,对林地林权进行重新核实。二是稳步推进林业配套改革,建立林业产权交易机构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三是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融资模式,创新融资平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2、大力培育资源。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按照林工一体的理念,采取"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农户"、"大户带农户"的运作模式,着力培育松竹、林纸、林药、林果等基地建设,将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造林相结合,搞好集约经营管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林地生产力。一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二是加大抚育间伐和低效林分的改造力度。三是加快造林更新步伐,对现有火烧迹地、零星荒山,要责成林地所有者在2年内限期完成造林更新。
3、强化资源保护。一是要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坚持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三凭证"制度。对生态公益林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积极改进采伐方式,防止其生态功能的退化;对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要根据生产经营者目的,实行采伐计划单列,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经营者需求。二是要加大对征占用林地的监管,在征占用林地总量与异地恢复造林实现基本平衡的原则下,尽量减少对林地的征占用。三是要加大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杨树、南竹、松树等常规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四是要严格控制森林火灾发生,进一步加强"四网两化"建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
4、深度开发产业。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开发和壮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林产工业。竹木加工产业以园区为平台,不断促进竹木加工企业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
5、大力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是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挖掘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无污染的加工行业,利用现行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商加盟林业经济建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走势,跑省进京,积极争取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确保项目实施,推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6、加速城镇绿化。一是新晃城区要实现绿化提质扩容,建设"绿色家园、宜居城市"。二是加大中心城区周边乡镇城镇绿化的指导力度,整体提高城镇绿化水平。三是要以争取国家绿色通道工程为契机,加快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的绿化。
7、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林业系统的综合素质,加快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林业管理队伍。将有组织领导能力,有经营管理水平,有开拓创新意识,有林业专业知识的干部充实到重要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让系统内工作人员不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培养懂执法、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林业理论和生态保护方针政策,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造就一支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知识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