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县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1-09 10:47 信息来源:新晃县财政局


202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财政工作在委、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县委、县政府重点任务,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科学研判经济形势,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推进我县民生事业发展,全力以赴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全县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

(一)收入预计及支出安排

预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6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605万元,下降29.41%;非税收入完成10563万元,下降32.17%,占地方收入比重25.66%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88262万元、债务转贷收3715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31960万元收回存量资金1064万元、上年结转558万元,收入合计300163万元

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5125万元,加上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0207万元、上解支439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37万元,支出合计30016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预计完成收入3416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66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83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00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231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48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045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277万元收入合计110382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28%

预计完成支出8965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1722万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土地开发、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土地增减挂成本及偿还隐性债务本息,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的支出5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的支出239万元,专项债券支出60800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安排的支出6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489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674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532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650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8万元加上上解支出50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6593万元、结转下年4089万元,支出合计110382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

收入完成95480万元。其中:上年结余收入38136万元;社保基金收入57344万元(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28077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8755万元,转移收入234万元,利息收入161万元,其他收入117万元)支出55275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15%,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4226万元,上解支出760万元,丧葬抚恤补助支出121万元,工伤预防费用支出25万元,其他支出54万元,转移支出89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40205万元。

二、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1.聚焦基层党建,担当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推动落实,局党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党建重点工作,局机关党委坚持每月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当月党建工作。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带头上好党课,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给党员群众作出表率。二是持续强化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训班1期,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2次,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12次,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深入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党组书记和局党组成员带头上廉政党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两个责任的压力传导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到通道转兵、向警予纪念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等清廉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引领传承红色文化。

2.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支平衡今年来,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署查处退税整改等不利因素影响,虽然我县地方财政收入总体下降30.14%,但这只是收入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剔除退税因素,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4%,县域经济企稳向好的基本盘未变。主要体现在:一是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的共享税收同比增长4.94%,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二是税占比达74.34%,比上年提升0.76个百分点,结构持续优化。三是财政部门加大三资清理盘活力度,河道采砂经营权、公共停车经营权均实现收入,抵销了县级收入减收带来压力。

3.优化支出结构,兜牢保基本民生底线。全年民生相关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9.20%,比上年增加38156万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争取就业相关资金3208万元,落实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政策。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政策全年教育总投入达52712万元,比上年增加6920万元,支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校车安全运营补贴、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等资金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安排7426万元,确保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并足额发放;安排6527万元,连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每人每月增至143.26元;安排6963万元,及时足额保障城乡低保、特困救助等补助发放;安排12634万元,支持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率提升至68%阳光发放涉农惠民补贴。健全乡村核实收集上报基础数据、部门审核录入发放数据、财政组织资金发放、公开明细发放结果的全过程规范化涉农惠民发放工作机制,通过阳光审批平台录入,互联网+监督平台监管,一卡通系统发放程序,共发放补贴691.5亿元,惠及41.97万户次。

4.保障重点支出,提振县域经济发展。安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572.74万元,支持三农事业良性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4135万元,建成覆盖9个乡镇11.7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及保障农民增收,保障我县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安排3508万元,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家场、庭院经济示范户等,与村集体联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为2000户贫困户提供贷款贴息资金400万元,稳定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210万元,农村卫生厕所改造526万元,实施百村千寨万户和美工程示范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波洲镇江口桂花岛、晃州镇向家成功地入列怀化市和美乡村建设十大网红打卡点;安排整合资金3798万元用于农村供水保障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小水源建设及水库除险加固及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等,切实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及水利基础设施。实施普惠金融示范创建。安排各类保险保费补贴2014万元,除按上级要求常规做好水稻等9项农业保费补贴外,开展具有我县特色的农村房屋险、民生综合险、黄牛黄精种植养殖险,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防风险能力;健全经济发展服务和担保体系,成立县小贷担保公司,成功引进湖南银行,农信担实质开展业务,35家企业进入潇湘财银担白名单;全年安排创业、民贸等各类贴息资金612万元,撬动银行投放贷款10386万元,引导金融资金助力实体经济纾困转型。加强财源建设。安排400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新引进产业项目42个,实际到位引资34亿元;投入2700万元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增入园企业23家,新增规上企业7家,产业园区亩产税收达10.69万元。政府采购赋能小微企业发展。全年实施政府采购项目120个采购资金19439万元,节约资金995万元,节支率5.12%,其中向中小企业采购金额16969万元,占采购总金额的92%积极争取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全年成功发行6项专项债券6.08亿元,创历史新高,用于支持城区智慧停车、城乡农贸市场巩固提升、黄精中药材产业、综合仓储物流中心、沙湾棚户改造、殡葬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偿债基础

5.强化债务监管,有序防范化解风险。强化预算约束。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不编赤字预算,严格落实预算执行,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县直预算单位专项业务在上年规模上压减10%;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对13项支出10个部门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所有财政资金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绩效目标执行监控模块成功上线运行,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项目源头管理。坚持无来源不实施,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资金来源评估和提级审核,严格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全年开展9个项目资金来源论证,完成107个项目财政投资评审,评审金额46059.26万元审减率达21.19%,从源头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严控政府债务规模。修订完善《新晃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强财政承债能力评估,开展违规举债、虚假化债专项整治出台《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战工作方案》《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战专班工作规则》用活“六个一批”措施,制定“四转四打包”方案,建立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红黄牌预警机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三、存在问题

从总体来看,全县财政经济运行平稳,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总体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税收在财政收入中贡献度较低。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性较大,存在税收占比不高,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保障三保支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刚性支出需求持续增加,一些增支因素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不能足额保障,加之上级调度资金难度增加。三是债务偿还压力大,财政资金十分吃紧,融资工作和偿还债务面临困难重重。

四、2024年工作打算

(一)财政队伍建设再提升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强化监督管理,健全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忠诚可靠、坚持事业为上、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拼搏、工作业绩突出的财政队伍,为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拓展考察政治素质的手段,尤其注重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人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队伍管理水平。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的专业能力,加强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调查研究,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让躺平式干部无立足之地。

(二)财政收支管理再优化

一是在抓好财源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会同税务部门深挖税源,认真分析研究,担当善为,瞄准收入任务,进一步调整细化,压实工作责任,狠抓收入征管,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完成。二是积极奋发争资争项争政策劲头,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实现2024年对上资金争取稳步增加。三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观念,将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精打细算,严格压减支出,统筹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政策落实。

(三)守好底线工作再强化

统筹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筑牢底板,守住底线。一是牢牢守住三保底线。严格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有关要求,坚决维持三保在财政中的优先级,多措并举兜住三保底线,维持基层平稳运转,统筹安排保障三保支出。二是牢牢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债务预警监控,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正确处理好举债与发展、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牢牢守住财政资金安全底线。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制度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民生领域专项资金检查,开展相关单位和乡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切实严肃财经纪律,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