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

发布时间:2016-02-10 21:18 信息来源:湖南省旅游局网站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背景的基本判断.................................... 1
    第二章 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 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3
    第四章 旅游形象规划................................................ 5
    第五章 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 7
    第六章 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11
    第七章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3
    第八章 旅游交通与配套基础设施规划................................. 16
    第九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15
    第十章 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政策与保障体系规划............................... 20

    附件:湖南省旅游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 22
    
    前 言
    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结构开放,紧邻客源市场,但产业地位仍然相对薄弱,产业综合配套不尽完善。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湖南建设成世界性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规划组将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分解为三个子问题:
    第一个问题,做大湖南旅游产业。通过对湖南旅游的运行规律研究发现,湖南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制约了核心景区的带动效应发挥,垄断资源的向内部集中使用制约了景区外围产业的壮大,从根本上制约了湖南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据此,规划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核心品牌,以核心带动边缘,带动一批卫星旅游品牌建设,拉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建设思路:建设长沙、张家界两个核心,大长沙、大湘南、大湘西三大旅游板块,湘西生态民
    俗旅游走廊、湘东文化与休闲旅游带、长常张核心旅游发展轴、泛珠旅游发展通道四条旅游带,十一条省内精品旅游线路、十一条跨省旅游通道,实现“南拓、北优、东引、西联、中强”的区域合作格局。通过壮大旅游产业集群来形成与壮大旅游目的地,提升湖南旅游综合竞争力。
    第二个问题,做强湖南旅游产业。通过对湖南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湖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企业不成规模,旅游产业链不长,行业运行秩序不佳等问题制约了湖南旅游产业的壮大。据此,规划提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组建旅游企业集群,扶持高新技术旅游企业等措施。提出了重点建设三个世界旅游精品、五大核心产品、十大辅助产品、十个国内著名品牌、100 个旅游景区、1000个乡村旅游点,重点扶植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旅游企业,近期尽快启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扶持发展一批旅游科研基地,培育一批高级人才等一系列方案。
    第三个问题,配套湖南旅游产业。通过对湖南旅游产业的政策环境研究发现,湖南省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政策与规定、管理体制等要素与做大做强旅游业的目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据此,规划提出了包括税收、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科研等一系列需要调整或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来支持与配套湖南旅游业做大做强,并特别强调重点理顺关键景区的管理体制问题。
    规划以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为指导思想,在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中强调“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建设部分重点项目,以点带面,以核心带动边缘,推动湖南旅游业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规划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根据“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全省旅游发展方案,最终形成规划文本。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背景的基本判断
    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市场潜力巨大;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湖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形成,湖南旅游即将面临一次跨越式提升。率先推行“中部崛起、旅游先行”的发展战略是湖南经济领跑中部崛起,加快湖南省工业化进程,推动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五”期间,湖南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是将旅游业初步培育成全省支柱产业。二是旅游业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是旅游业成为加速湖南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黏合剂。四是旅游业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五是初步奠定了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迈进的基础。六是初步培育了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为湖南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化创造了条件。
    “十五”期间,湖南积累了一套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发展经验。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方针。二是坚持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创新,通过事件营销实现旅游地知名度短期内跨越式提升,通过单一市场重点突破创造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新模式,大幅提升了湖南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以产权探索与市场运作模式开创旅游投资新局面。三是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旅游发展的工作方针。四是坚持依法治旅的基本方略。
    进一步加快湖南旅游业发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与产业地位相匹配的政策体系不完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配套不够,中心城市与核心旅游地增长极作用发挥不充分等方面。二是旅游产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旅游收益分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供需不匹配,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旅游市场秩序亟待进一步规范,旅游整体形象不够鲜明等方面。
    
    第二章 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完善配套体系,在省内形成以核心旅游品牌为龙头的若干有实力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培育壮大湖南旅游支柱产业,把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
    旅游发展总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通过加强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合作,协调多方利益,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式快速发展。在规划期末(2020年) 将湖南建设成世界性旅游目的地,将湖南省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 的12%左右。
    旅游业在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使湖南真正成为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完成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旅游业总体实力居于全国前列、中部第一,旅游产业强省的地位初步形成。
    旅游发展分目标 在规划期末,湖南省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720 万人次,国内旅游者3.7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450 亿元,相当于全省GDP 的12%左右。核心旅游产品系列继续巩固提升,品牌形象不断优化,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新兴旅游产品不断完善与壮大,成为中国新兴旅游产品的知名品牌。通过核心品牌旅游产品建设,使大长沙、大湘西和大湘南三大旅游板块整合发展成全国品牌旅游目的地,三大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强化,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有独特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体系,将湖南建设成世界性旅游目的地。
    旅游发展战略 根据实现发展目标的需要,规划期内湖南旅游发展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战略,产业集群式发展战略,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战略和投资驱动与提质优化战略。
    
    第三章 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湖南国内旅游市场现状 旅游市场总量持续增长,以长沙、张家界为第一到访地的双核格局初步形成,以周边省份和国内三大经济发达区为主的客源地结构不断优化,但目前旅游消费仍以“行、游、住”等刚性支出为主,“食、购、娱”等弹性支出较少,旅游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旅游市场份额与旅游资源地位不匹配,市场提升的空间较大。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发挥潜力,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在新一轮旅游发展中把握先机,保持竞争优势。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目标 到2010 年,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1.5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00 亿元人民币;到2015 年,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2.4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00 亿元;到2020 年,实现旅游接待国内旅游者3.7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200 亿元人民币。
    国内旅游目标市场细分 规划期内巩固周边市场、珠三角市场,重点拓展长三角、环渤海市场,积极培育其他远程市场。具体目标细分如表1。
    表1:湖南省近中远期主要国内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
    近 期(2006-2010)
    湖南、广东、湖北、北京、江西、浙江、贵州、江苏、河南、广西
    中 期(2011-2015)
    湖南、广东、湖北、北京、江西、浙江、贵州、江苏、河南、广西、上海、天津、福建
    远 期(2016-2020)
    湖南、广东、湖北、北京、江西、浙江、贵州、江苏、河南、广西、上海、天津、福建、云南、重庆、海南
    二级市场:
    近 期(2006-2010)
    上海、陕西、安徽、四川、山东、重庆、河北、福建
    中 期(2011-2015)
    陕西、安徽、四川、山东、重庆、河北、海南、云南
    远 期(2016-2020)
    陕西、安徽、四川、山东、河北、山西、吉林、辽宁
    三级市场:
    近 期(2006-2010)
    内蒙、山西、吉林、甘肃、云南、天津、辽宁、宁夏、青海、海南、黑龙江、新疆、西藏
    中 期(2011-2015)
    内蒙、山西、吉林、甘肃、辽宁、宁夏、青海、黑龙江、新疆、西藏
    远 期(2016-2020)
    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黑龙江、西藏
    国内旅游市场开拓策略 继续发挥政府在旅游市场开拓中的作用,优势区域优先开发,重点产品重点发展,近期内重点拓展中远程市场与周边市场。优势产品提质增效,成长产品重拳出击,中远期全面进攻国内市场和重点市场。继续利用大型事件营销和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的经验,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共享周边客源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现状 湖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迅猛,重点市场的突破使湖南入境旅游初步实现跨越式提升,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仍然面临单一市场巩固与多元市场拓展的双重压力,以及提高消费水平、延长停留时间等多重挑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目标 到2010 年,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180 万人次,旅游创汇9.5 亿美元;到2015 年,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360 万人次,旅游创汇18 亿美元;到2020 年,实现旅游接待入境旅游者720 万人次,旅游创汇35 亿美元。
    入境旅游目标市场细分 未来若干年内稳定日韩国市场,深度开发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发欧美市场,重点培育澳洲及其他新兴市场是湖南旅游市场开拓的重要策略,同时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市场营销(表2)。
    表2:湖南入境旅游目标市场细分
    一级市场:
    近 期(2006-2010)
    韩日市场、港澳台市场、东南亚市场
    中 期(2011-2015)
    韩日市场、港澳台市场、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
    远 期(2016-2020)
    韩日市场、港澳台市场、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欧洲市场
    二级市场:
    近 期(2006-2010)
    北美市场、欧洲市场
    中 期(2011-2015)
    澳洲市场、北美市场、南亚市场
    远 期(2016-2020)
    澳洲市场、南亚市场、南美市场
    三级市场:
    近 期(2006-2010)
    澳洲市场、南亚市场、南美市场、其他市场
    中 期(2011-2015)
    南美市场及其他市场
    远 期(2016-2020)
    其他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开拓策略 继续利用重点旅游市场重点突破的经验,分期分区发掘重点市场,不断巩固与提升既得市场。利用优势资源,以拓宽海外华人市场为突破口实现入境旅游市场多元化。
    
    第四章 旅游形象规划
    湖南旅游形象构成要素 从形象要素的地方性分析,湖南形象要素主要包括“名山张家界、名水洞庭湖、名人毛泽东、名物辣椒、名俗土家族、名文化湖湘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等。从受众的形象要素认同分析,湖南的形象要素是“名山张家界,伟人毛泽东”。从形象要素的竞争环境分析,湖南具有优势的形象要素是“伟人毛泽东”和“辣椒”。从形象与产品的匹配度分析,具有湖南特色的“名山”、“名水”、“名人”以及“湖湘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尚未完善,形象知晓度与旅游产品市场影响力仍不太匹配。
    湖南旅游形象总体定位 根据“做大做强具有湖南特色旅游业”的要求,以提升区域特色资源与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目标,围绕以文化为核心的大长沙、以人文生态为核心的大湘西、以山水休闲为核心的大湘南三大旅游板块,分别以“人文”、“生态”、“休闲”为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将湖南旅游总体形象目标定位为:最具人文底蕴和山水生态特色的文化与休闲旅游目的地。
    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湖南旅游形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宣传,参考宣传口号如表3。为培育树立鲜明、统一的湖南旅游形象,稳定、持续、广泛地使用已有宣传口号非常重要。为此,近期内仍需要坚持沿用“人文湘楚,山水湖南”的宣传口号。
    表3:湖南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参考举例
    指导思想:
    形象本底要素宣传 (资源导向)
    参考口号:
    人文湘楚,山水湖南*、人文山水,多彩湖南、人文潇湘,山水湖南*、多情山水,快乐湖南*、潇湘山水,经典湖南、伟人故里,辣椒之乡、激情山水,多彩湖南*
    指导思想:
    对支撑形象的产品宣传(产品导向)
    参考口号:
    魅力湘西,精彩大长沙,休闲大湘南;湖南:精彩、魅力、休闲…
    指导思想:
    根据市场发展目标宣传(市场导向)
    参考口号:
    湖南,最有品位的文化休闲胜地
    指导思想:
    直接宣传
    直接招徕性
    参考口号:
    有缘千里来湘会*、江山多彩,于斯为盛
    煽情性
    参考口号:
    湖南,梦开始的地方…;(分别设计系列,如:湖南,逍遥之梦开始的地方…;湖南,强国之梦开始的地方……;湖南,快乐之梦开始的地方……;湖南,绿色之梦开始的地方……)湘水·湘情·湘韵*
    吸引海外游客
    参考口号:
    Hunan, Where the New China begins
    湖南,新中国开始的地方
    说明:标“*”的宣传口号是2005 年湖南省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中优选出来的口号,其他
    为规划组提出。
    旅游形象设计传播措施 一是要建立广泛的旅游形象宣传平台,包括政府层
    面的宣传平台,即政府各部门对外交往与宣传中都使用统一的形象进行宣传,也
    包括形象代言人宣传平台,通过知名人物的代言来提高湖南形象的知名度与美誉
    度,还要建立各种商业宣传平台,通过各种市场运作模式来对湖南旅游形象进行
    宣传。二是要建立旅游形象宣传的资金来源渠道,既包括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渠道,
    也要拓展商业运作投入的资金来源渠道。三是要组建湖南旅游形象研究、策划与
    营销专家队伍,提高湖南旅游形象策划与包装的整体水平。
    
    第五章 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
    (一) 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总体方案
    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的原则 有利于加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则;有利于旅游客流空间分布规律与交通格局整合的原则;有利于资源与市场整合的原则;有利于完善旅游综合功能的原则和适当考虑行政区划有利于地方政府操作的原则。
    湖南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总体方案 根据湖南境内核心旅游品牌的辐射与带动范围,考虑各地区旅游资源品位及类型特征与未来交通格局的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与交通联系,将湖南省14 个市州在空间上划分为“两大旅游核心城市、三大旅游板块、四条黄金旅游带”,即围绕长沙市、张家界市两大旅游核心城市,构建大长沙、大湘西、大湘南三大旅游板块,形成湘西生态民俗旅游走廊、湘东文化与休闲旅游带、长常张核心旅游发展轴、泛珠旅游发展通道四条黄金旅游带,在此基础上形成十一条省内旅游精品线路和十一条跨省精品旅游线路。
    (二)两大核心旅游城市:长沙与张家界
    长沙市 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中国文化与休闲旅游之都,中部地区的“休闲娱乐文化之都”和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湖南省商务、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中心城市。长沙是带动整个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是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外展示的窗口,是带动大长沙旅游板块发展的原动力。在湖南全省的旅游线路体系和发展格局中,长沙市承担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起到组织、输送和集散游客的作用;在国际游客的集散中,长沙市与张家界市形成良性互动的功能系统。
    张家界市 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城市和世界旅游精品的依托城市,中国新兴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城市。张家界市是湖南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的发动机,是湖南创建国际旅游品牌的先锋区域。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张家界市发挥树立品牌、提升形象,吸引和集散游客的作用,在国际游客的组织与集散中,张家界市与长沙市形成一个联动整体。
    (三)三大旅游板块:大长沙旅游板块、大湘西旅游板块和大湘南旅游板块
    大长沙旅游板块 本板块以传统的长株潭城市密集带为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地,包括长沙、株洲(不含炎陵)、湘潭、益阳、岳阳、娄底六市。本板块是湖南省旅游开发最早、旅游产品体系最完善和旅游服务最健全的区域,是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柱”区域。本板块的目标是打造成中国中部地区以文化旅游、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商务旅游为特色的城市与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湘西旅游板块 本板块以新兴的国际旅游品牌目的地张家界市为核心,以湘西州、怀化市、邵阳市为增长点,以常德市为连接支撑,包括张家界市、常德市、湘西州、怀化市、邵阳市在内的五个市州。本板块是湖南省规划期内旅游开发和建设的热点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是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朝阳”区域。本板块的目标是打造成中国中西部地区以自然和文化遗产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为核心的自然生态与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湘南旅游板块 本板块包括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衡阳市、市场区位条件优越的郴州、永州等叁市以及株洲炎帝陵和娄底曾国藩故居。本板块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为市场腹地,是湖南省旅游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产业转型条件优越的区域。本板块的目标是打造成中国南部地区以自然生态、特色文化、温泉度假为核心,以“祈福、求寿、祭祖、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山水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四条黄金旅游带:长常张核心旅游发展轴、湘东文化与休闲旅游带、湘西生态民俗旅游走廊和泛珠旅游发展通道
    长常张核心旅游发展轴是以连接长沙、张家界两大旅游发展核心的长张高速公路、杭瑞高速湖南段以及长张铁路为依托,涉及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益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 个市州,以世界遗产旅游、都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为特色的带状区域。本带状区域横穿湖南东西,东与江西省相接,西与重庆市、湖北省相通,区域内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张家界武陵源两个世界级旅游产品,将湖南的交通组织中心与中国西部地区紧密相连,是湖南旅游发展战略中承东启西的关键通道。
    湘东文化与休闲旅游带 是以未来湖南境内的“三纵”高速公路与京广铁路形成的包括岳阳市、长沙市、株洲市、衡阳市、郴州市部分地区,与湖北省、广东省、江西省相连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带状区域。本带状区域南与广东省相连,与客源市场紧密相接;北与湖北省相通,衔接长江经济带;东与江西省相邻,西与长常张核心旅游发展轴相交;以文化旅游、山水度假旅游为特色,对湖南旅游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湘西生态民俗旅游走廊 是以未来包茂高速公路为依托,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部分地区,向外连接湖北西部、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世界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为特色的黄金旅游带状区域。本带状区域与鄂西、重庆、贵州、广西相连,共同形成一个生态与民俗旅游走廊,是未来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与民俗旅游带。
    泛珠旅游发展通道 是通过珠三角旅游客流沿着京珠、二广高速北上,再从衡阳沿衡邵高速或邵阳沿沪昆高速转西往怀化,通往湘西走廊或者往贵州、广西等地(也或者由京广、洛湛转往湘黔铁路),也或者由二广高速、洛湛铁路经永州转广西而形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半环状区域,它涉及郴州市、永州市、衡阳市、邵阳市、娄底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区域主要以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民俗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特色,是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
    (五)二十二条省内外精品旅游线路
    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1 条省内精品旅游线路和11 条省际旅游精品线路。
    11 条省内旅游精品线路:
    ① 长沙—常德(桃花源)—张家界—湘西(猛洞河)山水风光游
    ② 长沙—岳阳(屈子祠、岳阳楼、张谷英村)湘楚文化游
    ③ 长沙—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刘少奇故居)-娄底(曾国藩故居)名人故里游
    ④ 长沙—南岳—郴州宗教文化游
    ⑤ 张家界—湘西(凤凰、德夯)和怀化(侗寨)民俗风情游
    ⑥ 长沙—娄底(紫鹊界、波月洞)—邵阳(虎形山、崀山、南山)-怀化地质奇观游
    ⑦ 长沙—株洲(炎帝陵)—南岳—永州(舜帝陵)的寻根祭祖游
    ⑧ 长沙—益阳(桃江)—常德(夹山、城头山和壶瓶山)田园风光旅游
    ⑨ 长沙-益阳-岳阳水上风光游
    ⑩ 怀化(通道)—邵阳(崀山)-娄底(曾国藩故居)-衡阳(衡山)—郴州(东江湖、莽山)山水文化游
    ? 永州(舜帝陵)-衡阳(衡山)-郴州(东江湖、汝城温泉、莽山)休闲度假游
    11 条省际精品旅游线:
    ① 长沙—张家界—湖北宜昌—恩施山水风光及民俗风情游
    ② 张家界—永顺—凤凰—怀化—通道—广西龙胜—桂林山水风光及民俗风情游
    ③ 长沙—衡阳—郴州—广东韶关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④ 长沙—南岳—永州—广西桂林山水风光、历史名城游
    ⑤ 长沙—岳阳—湖北武汉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⑥ 长沙—炎陵—江西井冈山寻根祭祖、革命圣地游
    ⑦ 张家界—吉首—凤凰—贵州铜仁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⑧ 长沙—湘潭—娄底—隆回—洪江—芷江—新晃-贵州贵阳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⑨ 长沙—新宁—城步—广西龙胜—桂林山水风光游
    ⑩ 长沙-张家界-桑植-湖北恩施民俗风情、山水风光游
    ? 张家界-吉首-重庆秀山-武隆-重庆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11 条省际精品旅游线:
    ① 长沙—张家界—湖北宜昌—恩施山水风光及民俗风情游
    ② 张家界—永顺—凤凰—怀化—通道—广西龙胜—桂林山水风光及民俗风情游
    ③ 长沙—衡阳—郴州—广东韶关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④ 长沙—南岳—永州—广西桂林山水风光、历史名城游
    ⑤ 长沙—岳阳—湖北武汉名城、名山、秀水、都市风光游
    ⑥ 长沙—炎陵—江西井冈山寻根祭祖、革命圣地游
    ⑦ 张家界—吉首—凤凰—贵州铜仁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⑧ 长沙—湘潭—娄底—隆回—洪江—芷江—新晃-贵州贵阳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⑨ 长沙—新宁—城步—广西龙胜—桂林山水风光游
    ⑩ 长沙-张家界-桑植-湖北恩施民俗风情、山水风光游
    ? 张家界-吉首-重庆秀山-武隆-重庆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游
    (六)区域合作战略定位
    湖南旅游在大区域的发展战略中定位为“南拓、北优、东引、西联、中强”。“南拓”是指拓展南方市场,“北优”是指与湖北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东引”是指从东部引进主要景区的客流进行互动,“西联”主要是指与西部省份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线路的互动与完善,“中强”是指率先使湖南在中部旅游业领域做强。
    在中部地区中,湖南旅游是中部地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纽带与关键节点,是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是湖南省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西部地区中,湖南旅游是承东启西、连接客源市场与旅游资源的纽带,是西部之旅的起点,是西部地区的旅游组织中心,同时也是中国西部民俗旅游、生态旅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泛珠三角区域中,湖南旅游是珠三角的文化旅游与山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是泛珠三角中承东启西的纽带与口岸。
    
    第六章 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一)旅游产品开发指导思想
    根据湖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类型特征,将湖南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思想为:推动资源关联开发,带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品精品化建设;瞄准关键细分市场,拉动旅游产品特色化建设。
    (二)构建三大旅游板块的旅游产品体系
    根据湖南旅游分区发展战略,通过建设大长沙旅游板块、大湘西旅游板块、大湘南旅游板块,建设相应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三大旅游目的地。
    对于大长沙旅游板块,以马王堆汉墓-桔子洲-岳麓书院、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岳阳楼-君山-洞庭湖为基础,以株洲酒埠江-醴陵瓷城、益阳桃花江-安化茶马古道、娄底梅山龙宫-紫鹊界-邵阳虎形山花瑶为拓展,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的形式辐射长株潭地区及湘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建设遗产旅游、特色文化旅游、城市休闲、商务旅游为主体的产品体系,构建城市与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对于大湘西旅游板块,以张家界武陵源-湘西猛洞河-凤凰为基础,以怀化洪江古商城-百里侗文化走廊、怀化芷江受降遗址、邵阳崀山-武冈古城-南山、常德桃花源-壶瓶山为拓展,通过整合联动,由核心向外围发展,建设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为主体的产品体系,构建自然生态与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对于大湘南旅游板块,以衡阳南岳衡山-娄底曾国藩故居、株洲炎帝陵-神农谷、郴州东江湖-莽山、永州九嶷山-舜帝陵-阳明山为拓展,借助毗邻粤港澳的优势,通过市场拉动将旅游产品建设向外围扩张,建设以遗产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特色休闲度假旅游(温泉度假、湖泊度假、乡村度假)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山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完善与壮大五大核心产品体系
    依托以张家界武陵源、湘西凤凰古城为代表的遗产旅游,以长沙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以韶山-乌石-花明楼红三角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以郴州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以及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遗产旅游(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旅游(城市商务会展旅游、城市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名人故里游、古村古镇游)、特色度假旅游(温泉度假、乡村度假),使其成为湖南旅游产品的核心体系。
    (四)重点培育十大辅助旅游产品
    基于湖南旅游资源特色,充分考虑旅游市场未来变化,重点培育湖湘美食游、自驾车旅游、节事旅游、水上旅游、宗教旅游、科考旅游、背包旅游、高尔夫旅游、工农业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产品,建立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其成为湖南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此外还要建设观鸟旅游等小众旅游产品。
    (五)旅游与文化的融合
    一是要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二是要努力增加文化部门的文物展示、陈列展览等方面旅游功能元素;三是要精心创造具有湖南文化特色文化艺术精品,打造湖南文化旅游名片;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包括演艺业、影视业、动漫制造业等在内的湖湘文化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新的文化旅游热点。
    
    第七章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0 年,实现湖南旅游产业由集群初期向成熟期转变,旅游产业集群的产能和竞争力实现稳步提升,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产业经济效益各项指标与产业综合竞争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立布局合理、综合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形成3-5 个在国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品牌,形成一大批专业化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建成3-5 个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对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成为推动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省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大省。
    到 2020 年,在旅游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纵向或横向一体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旅游产业集群组织形态和内部机制逐步完善,产业集群价值链协同性不断提高,形成网络规模经济;旅游企业生产过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技巧与国际最佳管理接近,旅游企业规模、产能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前列;旅游业创新能力、溢出效益和对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成为推动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湖南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产业大省,就是要围绕资源开发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即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通过协同作用培育有持续竞争力、联系紧密的旅游及相关企业群,拉长与壮大旅游产业链并协调发展,使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关键是要坚持投资驱动、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培植本省企业和内生资本的扩张,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旅游行业,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加快旅游产业集群建设 一是要加快建立部门联动、高层协调等有利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二是要重点建设张家界武陵源、长沙马王堆汉墓、湘潭韶山、衡阳南岳等一批品牌旅游景区和长沙、岳阳、张家界等品牌旅游城市,形成品牌示范作用;三是要重点建设与扶持华天集团等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旅游企业集团,推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四是要加快建设旅游广告、旅游金融、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品设计与生产、游艇制造、旅游用品设计与制造等一批高、新型旅游企业,加强湖南旅游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紧密结合;五是要尽快启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带动旅游景区建设;六是要扶持发展一批旅游科研创新基地,推动旅游科学研究;七是要大力培养一批旅游高级从业人才,为湖南旅游发储备人才。
    提升旅游核心产业运行质量 一是要落实一批有利于旅游企业发展的有效政策,为核心旅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鼓励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传统旅游企业及旅游休闲娱乐与旅游商品制造等新型旅游企业的横向扩张与纵向联合,特别是要鼓励与扶持兼并重组、合资合作、连锁加盟等方式做大做强一批品牌旅行社,组建一些旅游饭店集团;三是要增强旅游行业管理手段,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四是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国际水平人才进入湖南核心旅游产业,推动湖南旅游良性发展。
    
    第八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目前湖南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湘绣、主席塑像及挂链、南岳香火制品、竹木雕刻、土家扎染刺绣为主的传统旅游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以及以湘莲、葛根粉、蕨粉等为代表的地方特产,也出现中国红陶瓷、张家界砂石画等新型旅游工艺品,旅游商品体系正不断形成。
    但湖南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仍存以下问题:一是旅游商品类型相对单一,地方特色不鲜明、产品档次偏低;二是旅游购物场所环境欠佳,销售网点不多,旅游商品销售的规模化、集中化、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适应旅游发展需求。
    三是旅游商品销售市场秩序混乱,存在暴利宰客、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产品标识不合格、强买强卖等现象。四是旅游商品销售量停滞不前,与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旅游购物业竞争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五是湖南旅游商品开发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二)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重点开发一批有代表性的湖南旅游商品 ①提升湘绣、苗银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品位与档次。②挖掘乡土元素进一步开发湖南腊肉、张家界葛根粉等各类土特产。③加大文化包装力度设计一批反映湖湘文化的旅游纪念品。④鼓励与扶持一批适应湖南旅游需求的旅游用品。此外,特别是要进一步开发中国红瓷器、张家界砂石画、四羊方尊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旅游商品,作为湖南旅游商品的代表。
    加快旅游购物场所建设 ①推行重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场所质量标准,加强旅游购物场所的质量监督与管理。②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完善旅游购物市场的监督机制。
    建立有利于旅游商品开发的激励机制 ①鼓励与扶持就地取材、精心设计加工具有湖南特色的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和旅游土特产。②奖励对旅游商品设计、营销有重大贡献的个人或组织。③鼓励现有旅游企业或其他企业投资旅游商品制造、包装与销售特色旅游商品。④鼓励与扶植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品设计与生产、游艇制造、旅游用品设计与制造等新型产业,将加快湖南旅游发展与推动湖南工业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
    
    第九章 旅游交通与配套基础设施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原则
    以充分发挥已有和拟建的交通条件优势,有利于发挥核心景区的带动作用,尊重游客的行为规律及方便自助游客为制定交通规划的原则。
    (二)旅游交通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现有及规划中的各类交通条件的优势,实现省外客流进入快捷,省内客流集散方便,与核心景区形成良性互动的,安全、舒适、快捷的旅游交通运输与配套服务系统。具体为:
    航空 建设通达主要境外客源地与湖南省核心旅游目的地机场的直达航线及相应的空港系统,建设通达国内主要客源地与湖南核心旅游城市机场的航线及相应的空港系统。确保主要国际客源地能直接到达湖南核心旅游城市;确保从国内主要客源地可以通过航空4 小时内到达三大旅游板块的目的地城市;确保主要旅游城市与近邻空港的时间距离在2 小时以内;确保空港的旅游接待功能完善。
    公路 建设连接干线公路,便捷城区与景区交通,覆盖重要景区(点)的安全、快捷、生态、美观的旅游高速公路体系。具体为:连接国家交通主干线出口与三大板块的核心品牌景区,使外省客流能够走出主干高速公路1-2 小时内到达景区。
    连接三大板块的核心城市与主要旅游景区,实现景区与城区当日往返,使主要景区都能够完成“景区游、城区住”的旅游发展格局。连接核心景区与二级景区,实现以核心景区为中心,在2 小时内到达周边卫星景区分散的交通网络体系。连接省界边缘与外省知名品牌旅游景区,使外省知名品牌景区的客流能够在半日内到达湖南省内相邻景区。
    铁路 建设高档、舒适、快捷、能直接连接省内外客流与省内重要旅游城市的铁路交通系统,建设与完善适应游客需求的列车、车站系统,建设与完善铁路旅游信息系统。
    水运 建设与完善湖南省主要观光水域与相邻旅游景区连接的旅游客运码头体系与游船系统。具体为:确保从任一旅游客运码头到主要交通干线的时间距离不超过2 小时。确保从任一旅游客运码头到相邻旅游景区的时间距离不超过1 小时。建设配套码头设施与游船系统。
    交通配套设施 建设信息完善、使用便捷的交通配套服务系统,提供符合自助旅游者需求的各项交通信息。
    (三)三大旅游板块旅游交通规划
    大长沙板块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交通枢纽门户。板块内航空、公路、航运、铁路交通能够良性互动,形成以长沙为核心的1 日游“快速旅游”经济圈和以各旅游城市为核心的2 日或多日游“慢速旅游”经济圈,成为连接湖北、沟通江西的旅游交通中间点。
    大湘西旅游板块 以张家界为核心的中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交通枢纽。板块内航空、铁路、公路良性互动,形成以张家界为核心的4 日或多日游“慢速旅游”圈,成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中间点。
    大湘南旅游板块 以品牌旅游城市为核心的湘南粤北休闲度假旅游交通枢纽。板块内航空、铁路、公路与广西、江西、贵州等地良性互动,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的2 日游“快速旅游”或多日游“慢速旅游”经济圈。
    (四)旅游交通规划
    一是要建设长沙、张家界2 个国际机场,发展常德、怀化、永州3 个国内机场,培育与壮大国内主要客源地城市航线、国内国际口岸旅游城市航线、国际主要旅游客源地航线等3 类重要航线。二是要改造与提升省内各重点旅游火车站,发展多条旅游专列。三是加快提升张家界-石门-宜昌、常德-荆州、张家界-桑植-龙山-来凤-恩施、邵阳-新宁-崀山-广西资源-桂林、张家界-花垣-秀山、邵阳-芷江-贵州玉屏、通道-黎平机场、凤凰-铜仁机场、永州-资源-桂林、炎陵-井冈山8 条跨省通道的道路等级,打通跨省旅游路线。四是要重点建设与改造提升100 条连接高速主干线与重点景区的短程高速公路。五是要加快建设快捷、舒适的水上观光游览系统。六是要建设与改造14 个旅游专用车站、200 个专用旅游停车场。
    旅游集散中心规划 加快长沙、张家界一级游客集散中心提升与改造,加快其他市(州)的二级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设。
    游客中心规划 重点建设好城市型游客中心、保护区游客中心和旅游信息网络系统。
    
    第十章 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一)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对象
    规划期内要重点控制旅游对省内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植被、动物、景观、大气、水等要素的影响,特别是要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桃源洞、东洞庭湖、壶瓶山、张家界、八大公山、莽山、都庞岭、小溪、黄桑、乌云界、鹰嘴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对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景观资源与动植物资源都要进行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保护,它们是湖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要严格遵守自然资源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二是要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三是要加大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投入;四是要日益完善旅游环境管理规范体系;五是要严格旅游项目的环境审批控制;六是要抓好以旅游大通道、旅游城镇、旅游景区为主的大面积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并优先纳入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长防工程造林等范围;七是要编制《湖南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或增加环境保护规划中针对旅游开发的内容;八是要制定游客行为教育、引导与管理的机制。
    (三)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对象
    规划期内要重点对包括文物、古建、寺庙等在内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村(镇、城)等物质遗产进行保护。重点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保护好韶山冲毛泽东故居等34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好岳阳张谷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山里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长沙、岳阳、凤凰3 个历史文化名城。此外,湖南省境内广泛分布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古村等也要加强保护,并积极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期内特别要注意对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重点要保护好湘西、怀化、邵阳等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风俗,保护好桑植民歌、滩头年版画、永州女书、湘西苗鼓舞等民间艺术形式,防止旅游开发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过度商业化而蜕变甚至消失。
    (四)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要设立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三是要建立当地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通过财政支持建立当地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资助对本地文化的挖掘工作,并成立相应的文化传播与宣传机制,让本地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四是要鼓励与扶持民族节事旅游活动开发;五是要强调社区参与的管理方式;六是要与国际组织合作建立旅游环境监测机构;七是要建立旅游管理部门与文保部门、建设部门、文化部门长效沟通机制;八是要加强对相关旅游从业人员各类遗产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九是要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十是要启动几项实质性保护工程。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政策与保障体系规划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风气,各级政府要明确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将旅游业发展作为和谐产业结构的粘合剂来抓,为旅游发展提供以下政策保障:
    土地政策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旅游土地利用评估体系;二是要积极争取高尔夫球场、旅游度假区用地政策,并保证旅游酒店等接待设施、旅游信息中心、城市及各级游客中心、城市旅游停车场等旅游项目的用地指标;三是要明确旅游景区山林权、土地产权;四是要解决重点旅游景区的土地利用问题。
    金融政策 一是要重点解决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要在信息服务、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等方面为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三是要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四是要鼓励建设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旅游项目的风险投资;五是要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通过并购、合资等形式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制改组,鼓励企业职工以各种方式出资购买企业产权;六是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世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国家金融政策方面向重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实行倾斜。
    财税政策 一是要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要增加市场营销的财政投入;三是要加大财政对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四是要对温泉等资源使用税、补偿税给予优惠政策。
    人才与教育政策 一是要建立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人才互动交流的平台;二是要加大对省内旅游院校的支持与指导力度;三是要推行人才与教育奖励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旅游教育、旅游培训机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鼓励;四是要设立旅游行业人才引进政策,给稀缺人才以特殊待遇。
    科研政策 一是要设立湖南旅游发展相关问题研究专项资金;二是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项目向旅游及相关研究倾斜;三是要科技部门与旅游部门共同设立旅游相关研究的奖项,每年定期对相关成果进行评比,奖励对湖南旅游研究有重要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四是要成立省旅游科学研究机构,及时对湖南旅游问题进行研究。
    其他政策 一是执行水、电、气“工旅同价”政策;二是要根据旅游市场淡旺季明显旅游车辆的特殊情况调整收费政策;三是允许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参与政府的会议、会展、政务考察等活动的采购,培育本省旅游企业发展与壮大;四是对城市酒吧、旅游文艺表演场所等以文化演出场所进行定位,取消宵禁政策。
    重点解决培育与壮大支柱产业的相关体制问题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二是要加快理顺重要旅游区的管理体制;三是要建设多方联动的旅游监督与执法机制;四是要加强旅游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湖南省旅游条例》并加大实施力度。
    重点抓好行业道德规范建设 一是要重点抓好旅游行业诚信建设;二是要继续抓好行风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引导行业良好风气。
    湖南旅游发展的风险防范 一是要严格执行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资源破坏的相关违法事件发生;二是要建立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推行风险管理系统方案,制订《预防旅游事故条例》等;三是要加强对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者以及旅游者的风险意识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